當下,在全球開啟能源轉型,各國力求碳達峰、碳中和的時代背景下,每個鮮為人知的降碳途徑均備受關注,其中就包括海草“吃”碳。作為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態系統,海草床是全球重要的碳庫,具有強大的“碳捕獲”和“碳封存”能力。
作為一種鮮為人知的生態系統“碳中和”路徑,中國保護修復海草床生態系統是否為世界“碳中和”提供另一種選擇?中國如何在海草床生態系統修復領域促進東西方互鑒?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存續委員會海草物種專家組成員、全國水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漁業資源分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大學博士張沛東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就此進行解讀。
中新社記者
海草床與紅樹林、珊瑚礁并稱三大典型近海海洋生態系統,其貯存碳的效率比森林高90倍。但提到海草床大家較為陌生,它為什么能“吃”碳?
張沛東教授
海草是由陸地植物演化到適應海洋環境的高等植物,是地球上唯一一類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被子植物,構筑的海草床亦有“海底草原”和“海底森林”之稱。海草床是全球重要的碳庫,具有強大的碳捕獲和碳封存能力,低分解率和相對穩定性使其對碳的封存可達數千年。
近幾十年來,世界范圍內海草床的衰退形勢越發嚴峻,全球三分之一以上海草床已完全退化。全球現存海草床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一年可吸收超過1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3500萬輛汽車一年的尾氣碳排放量。
山東招遠建設的鰻草海草床魚類等漁業資源日漸豐富。 李文濤 攝
中新社記者
中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保護和修復海草床對中國實現這兩個目標有何意義及作用?
張沛東教授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堅定走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疤歼_峰”“碳中和”已成為中國的重大戰略決策。我認為,綠色低碳發展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和動力,在通過科技提升、產品替代等方式降碳的同時,借助生態系統降碳可為"碳中和”提供另一條更綠色、安全的解決途徑。
經測算,修復養護1萬畝面積的海草床,相當于中和20余萬輛汽車一年的尾氣碳排放量。保護修復海草床不僅能提高沿海地區生產力、養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海岸免受侵蝕以及緩沖污染和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等,而且對穩定和提升海洋典型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張沛東教授團隊在唐山曹妃甸開展鰻草海草床碳匯潛力研究。張沛東 攝
中新社記者
目前,中國如何治理修復和保護海草床,在修復過程中采取了哪些創新舉措?
張沛東教授
中國近海分布有海草22種,約占全球海草種數的30%。中國是世界上海草床退化趨勢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隨著國家對海草床生態功能認知的不斷提高,政府管理部門對海草床的保護修復越發重視。2007年,海南省建立了中國首個海草類型特別保護區;2017年,山東省在全國率先開展海草增殖工程,累計在威海逍遙湖、天鵝湖和萊州近海增殖鰻草近400萬單位,新增海草床面積100余公頃;2019年,中國在唐山曹妃甸開展了首個規?;2荽残迯蜕鷳B工程,修復養護海草床300公頃。
目前,中國在海草床修復領域已取得系列成果,處于************水平,突破了海草床修復效率低、效果差的技術瓶頸,研制了高效的海草機械輔助增殖裝置和設備,形成相對完整的海草床生態修復技術鏈條,將鰻草種子留存率提高10倍以上,幼苗建成率提高5倍以上,并提出恢復生態工程技術方案。海草床退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多年不見的松江鱸、海參等海洋生物重現中國沿海海域的海草床。
張沛東教授團隊在榮成天鵝湖開展鰻草植株移植生態修復。張沛東 攝
中新社記者
在保護和修復海草床上,西方國家的理念和方法與中國有何異同?中國是如何在海草床生態系統修復領域促進東西方互鑒的?
張沛東教授
目前,國際上高度重視海草床的保護與系統研究,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實施了全球性或區域性研究計劃,如美國的SeagrassNet計劃、澳大利亞的SeagrassWatch計劃等。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對海草床生態功能的認同和保護理念一致,但在治理理念和方法上有所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更加注重海草床生態功能的挖掘和資源保護,在修復方法上通常以量取勝。由于中國是海草床退化趨勢較嚴重的國家之一,因此中國更注重海草床的修復,在技術上更加看重效果,修復規模的上升速度非???。中國在該領域的優勢主要是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鏈條,從供體采集、苗種擴繁和人工培育、種子播種和植株移植、維護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技術。
目前,中國積極與美國、日本等國家進行交流互訪和學術研討,同時毫不避諱向有需要的國家和地區分享經驗和技術。如新型環保材料的引入、種子播種技術以及融合發展理念等方面,為全球海草床治理與保護貢獻了中國經驗。
我認為,海洋不是某一個國家的,而是全世界的,僅憑某個或幾個國家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遠遠不夠,也做不到,只有各國積極交流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全球“碳中和”。
張沛東教授團隊在榮成天鵝湖開展鰻草基質裹種播種的生態修復。張沛東 攝
中新社記者
未來,中國治理和修復海草床,利用海草床“吃”碳降碳的方向和前景在哪里?
張沛東教授
通過十余年的科研與實踐,僅我的研究團隊修復養護海草床面積超過2萬畝,相當于中和40余萬輛汽車一年的尾氣排放量。海草床“吃”碳越來越被熟知和接受,已成為“碳中和”一條重要生態解決途徑。
同時,海草床本身是一個強大的生態系統,不能把海草床的修復保護單純看成是生態工程。與西方發達國家僅注重海草床生態功能的挖掘和資源保護不同,目前,中國的“另辟蹊徑”體現在既注重保護與修復,又關注海草床生態修復的融合發展,特別是打通生態修復的“最后一公里”。
我認為,要把海草床的生態修復與固碳增匯的碳交易、刺參等增殖的綠色生態牧場、提取物的高值生態產品、別具特色的漁旅文化等有機結合起來,促進海草床生態修復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打通海草床修復的“最后一公里"可有效助力中國的鄉村振興。未來,海草床的保護和修復不只為“綠水青山”,更可見到“金山銀山”。
青島羅博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致力于成為服務海洋強國戰略,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和海洋資源綠色可持續利用的海洋高科技公司。公司以“自主海洋高端裝備走向世界”為使命,專注海洋傳感器、水下機器人、海洋物聯網、智慧海洋大數據系統等海洋高端裝備和軟件的研發、生產、服務,面向智慧漁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深海資源開發、海洋工程服務、智慧海洋等領域提供系統解決方案。